有来学, 无往教
读《韩诗外传》第三卷·十四
(峻岫)
(原文)
孟尝君请学于闵子,使车往迎闵子。闵子曰:“礼有来学,而无往教。致师而学,不能学;往教,则不能化君也。君所谓不能学者也,臣所谓不能化者也。”于是孟尝君曰:“敬闻命矣。”明日、袪衣请受业。《诗》曰:“日就月将。”
孟尝君就是田文,战国齐国人,齐威王之少子,齐宣王的庶弟。“孟尝君请学于闵子,使车往迎闵子。”孟尝君求学于闵子先生,因此派马车前去迎接闵子先生。闵子先生说:“礼有来学,而无往教。”想学,你就带着束修来学;不想学,你就不要来。我不会去教你的。“致师而学,不能学;往教,则不能化君也。”老师赶上门去教你,你是学不会的,老师前往教你,不能感化你。“君所谓不能学者也,臣所谓不能化者也。”如果我赶上门去教你,这就是常说的,不能学的君,不能被感化的臣子。于是第二天,孟尝君便遵照闵子先生的意思,前往求学,“袪衣请受业。”“袪”就是退去。因为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,是官宦家子弟,所以要换上一般学子的衣服,以表示对闵子先生的尊敬。《诗经》上有句话:“日就月将。”出自《诗经·周颂·敬之》的这句话,意思是:天天上进,天天提高,日积月累,大有成就。
这一段话讲了一个道理,就是“礼有来学,而无往教。”想学,你就来;不想学,你就不来。想学,你就恭恭敬敬地来,不想学那就随其自便。“求学”,就是主动来求,而不是先生上赶着教你,更不会,你学吧!你学吧!地央求你。“求学”必求,迫切地求,热切地求。没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不行,没有凿壁偷光,囊萤映雪的意志不行。学习要有积极性,主动性,要有学习的愿望,学习的热情。因此你就要尊敬老师,诚恳地去求教,虚心地去学习,而不能是老师主动,你被动;老师积极,你消极。为你的学习老师急得不得了,而你自己则置若罔闻,没事人一般,我行我素,老师和学生,教和学成了这样的关系,那就弄反了。
做家长的应该广泛地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,主动性,而不是仅有父母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。只有家长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,给孩子报这样的学习班,那样的学习班,而没有孩子学习的热切愿望,就是白搭功夫,往往适得其反。(署名 原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