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读《礼记·曲礼上》
何谓礼仪之邦?
(原文)
父母有疾,冠者不栉,行不翔,言不惰,琴瑟不御,食肉不至变味,饮酒不至变貌,笑不至矧,怒不至詈。疾止复故。
有忧者侧席而坐,有丧者专席而坐。
这一段说:父亲母亲生病了,儿女该怎么办呢?现在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,赶快把生病的父母送进医院,找医生多方救治,小病养几天就好了。大病听医生的,该吃药吃药,该手术就手术。还要告诉父母,安心治病,家中的大事小事都不要操心,一切由自己来安排。如此父母的病,不日就可恢复。但是古人缺医少药,有病难以得到救治,有些病还是绝症,不会治,也治不好。所以一旦父母生了病,哪怕是小病,只要得不到即时的救治,小病也会变成大病,因此父母有病了,儿女要格外小心。所以“冠者不栉,”“冠者”就是戴帽子的成年人,“栉”就是沐浴。父母有病了,你要全心全意地照顾他们,哪里还有时间去沐浴呢?“行不翔”,“行”就是走路。“翔”就是飞翔。人会飞翔吗?人当然不会飞翔,但是得意洋洋的人,走起路来,就会象鸟儿飞翔一样。父母有病了,你要有忧患意识,千万不要得意洋洋地样子,全然不伤心。“言不惰,”“惰”就是懒惰,怠慢。父母生病了,你说话不要拖拖沓沓地,有气无力的,不着急,不上心的样子,说话要痛快一点,干脆一点,不要让他们着急,不要惹他们生气。“琴瑟不御,”古人读书就要吟唱,吟唱就会弹琴伴奏。父母生病了,就暂时不要弹琴瑟了。“食肉不至变味,饮酒不至变貌,笑不至矧,怒不至詈。”父母生病期间,有肉吃了,别高兴;有酒喝了,别得意,笑也要控制一点。“矧”就是“牙龈”,笑也不要露出牙龈,就是不要大笑。(古人父母生病是大事。一旦父母亡故,更是终身大事,你要守孝三年,你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也会打乱,正常的工作(政务、军务、商务、学业)也要停止,一心一意地守孝,所以你要小心对待父母生病这件事情。)发怒也不要骂人。“詈”就是骂人。为什么父母生病了,自己发怒也不能骂人呢?这是因为,你要收敛一点,别太张狂了。父母生病你骂人,是不是对父母不满啊?是不是在迁怒父母啊?所以你不能骂人,要柔声细语,轻言轻语,处处小心。父母的病好了,你可以放松了,平常怎样就怎样,可以过正常人的日子了。
还有一句话:“有忧者侧席而坐,有丧者专席而坐。”“忧者”是有忧愁的人,比如家中遇到不幸,亲人及朋友遇到了灾祸等等。如果你是一个心事重重,愁眉苦脸的人,你就不要正面坐在席上,因为这妨碍大家的情绪,会破坏环境气氛。这就是那句话:“一人向隅,满堂不欢。”还有一句话:“有人正在服丧,那么你就专席而坐”。服丧的人,悲悲切切,仪容不整,还有许多服丧的礼仪要遵守,所以要设专席而坐。
中国人是礼仪之邦,何谓礼仪之邦?礼仪之邦,不是穿得西装革履,头发梳得油光发亮,见人就鞠躬,整天点头哈腰,内心却藏着一肚子的坏水。礼仪之邦就是:在家是孝子,在外是君子。不管在哪里,不管你是干什么的,什么身份:待人有礼貌,说话有诚信,行动守秩序,办事有规矩,品行要端正。既要守法,还要懂得人情事理;既能照顾别人的感受,还要顾全大局。如果人人都是只关注个人的形象,什么都不管不顾,什么都无所谓,我行我素,天马行空,唯利是图,伤天害理的事情受不到抵制,违法乱纪的得不到惩罚,就不是礼仪之邦了。(锦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