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序·杂事四》
乐纳善言
(原文)
晋文公田于虢,遇一老夫而问曰:“虢之为虢久矣,子处此故矣,虢亡其有说乎?”对曰:“虢君断则不能,谏则无与也。不能断又不能用人,此虢之所以亡。”文公以辍田而归,遇赵衰而告之。赵衰曰:“今其人安在?”君曰:“吾不与之来也。”赵衰曰:“古之君子,听其言而用其人,今之君子,听其言而弃其身,哀哉!晋国之忧也。”文公乃召赏之,于是晋国乐纳善言,文公卒以霸。
晋文公重耳来到虢地田猎,(虢是周代分封的小国。历史上有西虢,东虢和北虢。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,后来迁到河南陕县东南。东虢在今河南郑州西北。北虢在今河南陕县、山西平陆一带。)重耳在虢地遇到了一位老者,便上前问到:虢这个国家立国已经很久了,你也在虢地住了很久吧?虢国的灭王,有什么说法吗?晋文公这是在问,虢国立国久远,为什么突然就灭亡了?那位老者说:虢君不能明断是非,贤臣的忠告劝谏则不听。不能明断,又不能用贤臣,所以虢国就灭亡了。
晋文公放弃了田猎,回去了,路上遇到了赵衰,(赵衰,即赵成子,嬴姓,赵氏,字子余。春秋时晋国大夫, 战略家,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。)重耳就把田猎时遇到的事情告诉了赵衰。赵衰问:那个人还在吗?晋文公说,我没有把他带回来。赵衰说:古代的君子听其言,用其人,而今我的君王听其言,而弃其人。悲哀呀!晋国就要完了。晋文公连忙派人前去请那人回来,从此晋国“乐纳善言”,晋文公终于成为一代霸主。
虢国的灭亡原因很多,国君不能明断,听不进善言,肯定是虢国灭国的原因之一。重耳在路上遇到的老者,这样回答晋文公重耳,就是在劝重耳乐纳善言,所以赵衰说晋文公,“听其言而弃其身,哀哉!”乐纳善言,就是善于接受好建议,好意见,包括能够接受批评的意见甚至是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意见。正确的意见就接受,批评的意见则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。”这才是一个聪明的人,有智慧的人,能谋大事的人。(锦云)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