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武
2022-07-12 14:55:04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殷武

《诗经欣赏》—商颂‧《殷武》

(峻岫)

这是一首歌颂殷王武丁征服鬼方的诗歌。

挞彼殷武,奋伐荆楚。深入其阻,裒荆之旅。有截其所,汤孙之绪。

维女荆楚,居国南乡。昔有成汤,自彼氐羌,莫敢不来享,莫敢不来王,曰商是常。

天命多辟,设都于禹之绩。岁事来辟,勿予祸适,稼穑匪解。

天命降监,下民有严。不僭不滥,不敢怠遑。命于下国,封建厥福。

商邑翼翼,四方之极。赫赫厥声,濯濯厥灵。寿考且宁,以保我后生。

陟彼景山,松柏丸丸。是断是迁,方斲是虔。松桷有梴,旅楹有闲,寝成孔安。

《诗序》说:“《殷武》,祀高宗也。”[《毛诗注疏》]是说:“高宗前世,殷道中衰,宫室不修,荆楚背叛。高宗有德,中兴殷道,伐荆楚,修宫室。既崩之后,子孙美之。诗人追述其功而歌此诗也。”[《毛诗正义》]也就是说:“此盖后世特为高宗立不迁之庙,祔而祭之之诗也。”[清·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]

诗歌分为六章。第一章,诗人写道:挞彼殷武,奋伐荆楚。罙入其阻,裒荆之旅。有截其所,汤孙之绪。

【注释】“挞”:勇武之貌。“罙”:“深”的古字。“裒”póu:俘虏。“有截其所”:尽平其地,使截然齐一,皆高宗之功也。

殷王武丁真英武,兴师讨伐荆楚。王师深入敌险阻,楚兵全部被俘虏。扫荡荆楚治领土,成汤子孙功业树。

第二章,诗人写道:维女荆楚,居国南乡。昔有成汤,自彼氐羌,莫敢不来享,莫敢不来王,曰商是常。

【注释】“享”:进献。“常”:俞樾《群经平议》:“常当作尚。”

偏僻之地是荆楚,位居中国之南土。从前成汤建殷商,征服远方氐羌族,没人胆敢不贡献,没人敢不拜君主。

第三章,诗人写道:天命多辟,设都于禹之绩。岁事来辟,勿予祸适,稼穑匪解。

【注释】“辟”:君。“绩”:迹。“祸”:罪过。“适”:谴责。

天命诸侯多注意,建都大禹治水地。每年按时来朝朝贡,不受责备不鄙夷,稼穑一定要注意。

第四章,诗人写道:天命降监,下民有严。不僭不滥,不敢怠遑。命于下国,封建厥福。

【注释】“严”:恭敬。“不僭不滥”:不敢僭越,不敢滥赏。

“遑”:闲暇。

天命殷王来监视,人民恭谨来从事。不能越级不滥施,不敢怠慢来度日。君王命令达诸侯,四方封国都享受。

第五章,诗人写道:商邑翼翼,四方之极。赫赫厥声,濯濯厥灵。寿考且宁,以保我后生。

【注释】“翼翼”:完美貌。“极”:标准。“濯濯”:尊敬如神灵也。

殷商都城真堂皇,它是天下之榜样。武丁赫赫有声名,他的光辉显威灵。既享长寿又康宁,保佑我们的后生。

第六章,诗人写道:陟彼景山,松柏丸丸。是断是迁,方斲是虔。松桷有梴,旅楹有闲,寝成孔安。

【注释】“丸丸”:高大挺直貌。“斫”:砍。“桷”:方椽。“梴”(缠chán):《毛传》:“梴,长貌。”“楹”:厅堂前的柱子。“闲”:粗大貌。

登上那座景山顶,松柏参天真茂盛。是要砍伐是远搬,削枝刨皮深加工。长长松木制方椽,楹柱排列都粗壮,寝庙落成安神灵。

这是一首为殷王高宗建庙的诗歌。诗歌歌颂了“高宗挞然用武,以伐其国。入其险阻以致其众尽平其地,使截然齐一。皆高宗之功也。”[南宋·朱熹《诗经集传》]这件事情《易经·既济卦第三爻》记载:“九三,高宗伐鬼方,三年克之。”就是说殷高宗武丁,征伐鬼方,经过三年的连续战斗取得了胜利。诗歌第一章,就是描写高宗武丁征伐鬼方深入险阻,取得了胜利。第二章,是说武丁攻克鬼方,“则告之曰,尔虽远,亦居吾国之南耳。昔成汤之世,虽氐羌之远,犹莫敢不来朝。曰此商之常礼也,况汝荆楚喝敢不至哉。”[南宋·朱熹《诗经集传》]第三章,是说:“荆楚即平而诸侯畏服也。”[南宋·朱熹《诗经集传》]“天命多辟,设都于禹之绩。”上天命令凡是大禹治水之地,都可以建立都邑,还要“岁事来辟,勿予祸适,稼穑匪解。”按时来朝拜,避免惹祸上身,只有好好地耕种稼穑,才能避免。第四章,是说“天命降监,下民有严。”老天爷的监视,就是下民的严格要求。因此“不僭不滥,不敢怠遑。”不僭越,不滥用刑法,不要怠慢,不要“遑”就是要严肃对待,不要不当一回事。“命于下国,封建厥福。”只有这样才能,大建其福。第五章,是说商朝很强大,声威赫赫,一片光明,高宗享国五十九年。因此后生之辈,子子孙孙永世流芳。第六章,描写建庙的经过。先是砍伐松柏,再是加工木料,然后是建立大殿,至此大庙建成。

诗歌歌颂殷王武丁征伐鬼方的历史功绩,诗歌写得大磅礴,气势如虹。最后以建庙为诗歌的落脚点,以警示后人,意义深远。(署名 原创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