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汉)刘向《新序·杂事五》赏读(八)
要人才,不要面子
(原文)
齐桓公见小臣稷,一日三至不得见也,从者曰:“万乘之主,见布衣之士,一日三至而不得见,亦可以止矣。”桓公曰:“不然,士之傲爵禄者,固轻其主;其主傲霸王者,亦轻其士,纵夫子傲爵禄,吾庸敢傲霸王乎?”五往而后得见,天下闻之,皆曰:“桓公犹下布衣之士,而况国君乎?”于是相率而朝,靡有不至。桓公所以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者,遇士于是也。《诗》云:“有觉德行,四国顺之。”桓公其以之矣。
这个故事很有意思,你想得到人才吗?那么你就学学齐恒公吧,把面子丢到九霄云外去,低三下四上门求贤。
齐恒公大名鼎鼎,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,姜姓,吕氏 ,名小白。公子小白坐上君位,能够成为霸主,就是因为他不要面子,把射了自己一箭的管仲,扶到宰相的位置上而达成的。又通过通过召集宋、陈、卫、郑等四国诸侯盟会,壮大了实力。他又提出“尊王攘夷”的口号,北击山戎,南伐强楚,终于成为一代霸主。
“稷”是一个人的名字,大概就是布衣,平头百姓。“小臣”不一定就是官员,古人把男性奴隶称为臣,“小臣”,就是清代人,嘴上常说的“奴才”。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齐恒公竟然一天三次去见他,而没有见着。第一次没有见着,情有可原,事先没有通报吗。第二次没有见着,就有点奇怪了。君王驾临寒舍,难道这名声、阵势还不够大吗?换了别人,早就诚惶诚恐地在家候着了。第三次没有见着,就是小稷有意躲避了,无非是沽名钓誉,待价而沽。跟从齐恒公的人说:君王是万乘之主,贵为国君,一天三次见不到他,算了吧!齐恒公说:“不然,士之傲爵禄者,固轻其主;其主傲霸王者,亦轻其士,纵夫子傲爵禄,吾庸敢傲霸王乎?”不是这样的。一般士人非常高傲,看轻地位和金钱,所以他们会轻视君主;君主如果轻视霸业,也会被有才能的人轻视的。他可以轻视地位和金钱,我不能轻视霸业。”(面子与霸业相比,当然是霸业重要。顾及面子,丢了霸业,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;不顾面子,成就霸业,是虚怀若谷,胸怀天下,是具有雄才大略。)齐恒公第五次登门去见稷的时候,终于见到了他。稷发表了什么样的高见?拿出了什么打动齐恒公的谋略?有什么样的治国理念?文章都没有提到。(稷有可能不负众望,也有可能让人失望;有可能学富五车,有胆有识,也有可能吹牛放炮名不副实。)但是齐恒公,虚怀若谷,礼贤下士,尊贤爱才,求贤若渴,这样的做法,这样的品性,这样的美德,却传遍了天下。齐恒公任用的管仲,管仲曾经射过他一箭;宁戚是个贩牛的,齐恒公看到的是宁戚的大节,不搞外调不查人家的祖宗八代;小稷是个无名小辈,齐恒公能够五次登门求贤。那么有韬略,有远见,有智慧,想有为,像建功立业的人,当然会趋之若鹜,相率而朝,靡有不至了。
重视人才,不是一句空话;礼贤下士,不是做做样子。你得有实际行动,得拿出真心实意来,得去掉高傲,去掉矜持,去掉面子。想做大事的人,可以学学齐恒公。(锦云)
            
 红包分享
 钱包管理
		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