泮水献俘
《诗经欣赏》—鲁颂‧《泮水》
(峻岫)
这是写泮宫献俘的一首诗歌。
思乐泮水,薄采其芹。鲁侯戾止,言观其旂。其旂茷茷,鸾声哕哕。无小无大,从公于迈。
思乐泮水,薄采其藻。鲁侯戾止,其马蹻蹻。其马蹻蹻,其音昭昭。载色载笑,匪怒伊教。
思乐泮水,薄采其茆。鲁侯戾止,在泮饮酒。既饮旨酒,永锡难老。顺彼长道,屈此群丑。
穆穆鲁侯,敬明其德。敬慎威仪,维民之则。允文允武,昭假烈祖。靡有不孝,自求伊祜。
明明鲁侯,克明其德。既作泮宫,淮夷攸服。矫矫虎臣,在泮献馘。淑问如皋陶,在泮献囚。
济济多士,克广德心。桓桓于征,狄彼东南。烝烝皇皇,不吴不扬。不告于讻,在泮献功。
角弓其觓,束矢其搜。戎车孔博,徒御无斁。既克淮夷,孔淑不逆。式固尔犹,淮夷卒获。
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。食我桑黮,怀我好音。憬彼淮夷,来献其琛。元龟象齿,大赂南金。
《诗序》说:“《泮水》,颂僖公能修泮宫也。”[《毛诗注疏》]这首诗歌是歌颂鲁僖公修建泮池宫的。又说:“言民思往泮水,乐见僖公,至于克服淮夷,恶人感化,皆修泮宫所致,故序言能修泮宫以总之。”[《毛诗注疏》]这些说法,让人不知所云。“诗言纵夸大,不应以丑为美至于如此也;奈何舍其可信而从其不可信哉!”[清·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]另外这首诗歌也不是鲁僖公的诗,“此篇为伯禽,亦有据。”[清·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]有人说:《泮水》是“受俘泮宫也。”[清·方玉润《市井原始》]此说较为可信。这首《泮水》是“鲁侯既做泮宫,而征淮适来献馘,故邹凯书勋,饮酒受俘。”[清·方玉润《市井原始》]
【注释】“泮水”:水名。在曲阜县境内。“薄”:语助词,无义。“芹”:水中的一种植物,即水芹菜。“戾”:临。止:语尾助词。“言”:语助词,无义。“旂”: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。“茷”茷”:飘扬貌。“鸾”:通“銮”,古代的车铃。“哕哕”:铃和鸣声。“公”:鲁公,亦指诗中的鲁侯。“迈”:行走。“藻”:水中植物名。“蹻蹻”:马强壮貌。“昭昭”:指声音洪亮。“色”:指容颜和蔼。“伊”:语助词,无义。“茆”:即今言莼菜。“旨酒”:美酒。“锡”:同“赐”。“道”:指礼仪制度等。“丑”:恶,指淮夷。“穆穆”:举止庄重貌。“敬”:努力。“昭假”:犹“登遐”,升天。“烈”:同“列”,列祖,指周公旦、鲁公伯禽。“孝”:同“效”。“祜”:福。“明明”:同“勉勉”。“淮夷”: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。“攸”:乃。“矫矫”:勇武貌。“馘”:古代为计算杀敌人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。“淑”:善。“皋陶”: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。“桓桓”:威武貌。“狄”:同“剔”,除。“烝烝皇皇”:众多盛大貌。“吴”:喧哗。“扬”:高声。“讻”:讼,指因争功而产生的互诉。“角弓”:两端镶有兽角的弓。“觩”:弯曲貌。“束矢”:五十支一捆的箭。“搜”:多。“孔”:很。博:宽大。“徒”:徒步行走,指步兵。“御”:驾御马车,指战车上的武士。“斁”:厌倦。“淑”:顺。“逆”:违。“式”:语助词。无义。“固”:坚定。“犹”:借为“猷”,谋。“获”:克。“鸮”:鸟名,即猫头鹰,古人认为是恶鸟。“怀”:归,此处为回答意。“憬”:觉悟。“琛”:珍宝。“元龟”:大龟。“象齿”:象牙。“赂”:通“璐”,美玉。
诗歌大意:
泮水边上真愉快,来到这里采芹菜。鲁侯亲自来此地,旗帜飘扬真气派。旗帜飘扬猎猎舞,鸾铃和鸣传过来。随从官员有大小,跟着鲁公真光彩。
泮水边上真愉快,来到这里采水藻。鲁侯亲自来此地,他的宝马真健矫。他的马儿真健矫,他的声音高又亮。面容和蔼面带笑,不是生气是宣教。
泮水边上真愉快,来此是为采莼菜。鲁侯亲自来此地,来此正好饮美酒。既然来此饮美酒,期盼世代人不朽。代代相传遵正道,征服敌寇和群丑。
举止肃穆是鲁侯,小心修德真仁厚。注意威仪又谨慎,为民作则做元首。文治武功两样好,可遵先祖做榜样。效法先祖事事顺,求得上天长庇佑。
鲁侯治国真勤勉,善于修养功德强。已将泮宫兴建好,征服淮夷如愿尝。手下都是如虎臣,斩获敌俘来献上。善于讯问如皋陶,擒送敌囚泮宫前。
齐心协力众兵将,鲁侯仁德能发扬。大军出征雄赳赳,东南敌人要扫荡。气势雄壮真浩大,不要嘈杂不喧嚷。不为邀功相争吵,泮宫中把功劳上。
兽角镶嵌饰弓梢,束束利箭捆扎牢。作战兵车很宽大,徒步驾车不疲劳。已经战胜那淮夷,甘心顺从不敢闹。因为坚持好谋略,淮夷终于被击倒。
翩翩而飞猫头鹰,泮水边上栖树林。吃了我们的桑椹,回报我们好声音。觉悟过来那淮夷,前来贡献多珍品。内有巨龟和象牙,内有美玉和黄金。
《泮水》是《鲁颂》中的长诗。鲁僖公,姬姓,名申,鲁庄公之子,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八任君主。鲁僖公年少即位,政权被“三桓”掌握。齐桓公死后,齐国发生内乱,鲁国与卫、吕结成同盟,和齐、邢对抗,又伐楚,取得了胜利。这首诗歌就是描写战争取得了胜利,献俘虏与泮宫前的歌曲。
第一章,“此饮于泮宫,而颂祷之词也。”[南宋·朱熹《诗经集传》]因宫殿修建在泮水边上,所以诗人以“思乐泮水,薄采其芹”开篇。随后便看见鲁侯来了,旗帜招展随风猎猎,车马的铜铃声十分悦耳动听。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来了,都跟在鲁侯的身后,享受着光荣的时刻。第二章,诗人继续写着热闹的场面,重点写鲁侯,骑在马上矫健的身影,以及高亢有力的声音,又说又笑地宣讲自己的胜利。第三章写鲁侯把酒言欢,祈祷长寿。“顺彼长道,屈此群丑。”意思就是祈祷:“顺从长远,屈治丑恶也。”[《毛诗注疏》]第四章是追思祖宗的功德,求得祖宗的护佑。第五章,写鲁侯泮宫落成,正好“淮夷攸服”,“在泮献馘。淑问如皋陶,在泮献囚。”在泮宫审问俘虏。第六章写“济济多士,克广德心。”大家团结一心,既不喧闹,也不争功,一片祥和的景象。第七章,回忆战争的经过。第八章,是说“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。”是说恶鸟“飞鸮”也就是俘虏被押送到泮宫,“食我桑黮,怀我好音。”吃我的桑葚,受到感化,发出了美妙的,动听的声音。“憬彼淮夷,来献其琛。元龟象齿,大赂南金。”是说,昨天的恶鸟飞鸮“是彼淮夷来就鲁国,献其琛宝。其所献之物,是大龟象齿,又广赂我以南方之金。言君臣并皆得之。是脩泮宫所致,故以此结篇也。”[《毛诗正义》]
诗歌善于烘托气氛,泮宫建在泮水边上,因此诗歌用“思乐泮水,”开头,反复吟诵,使人印象深刻。诗歌重点突出鲁侯,他骑马骄骄,威风凛凛的样子,说话高亢有力的声音“载色载笑”的宣讲自己的胜利,举起酒杯,敬慎威仪地进行祈祷,非常生动传神。俘虏献上来了,但是诗人只是淡淡地划过,审讯俘虏也只是简单地提到。重点放在了第七章和第八章。第七章,是战争的经过,“角弓其觓,束矢其搜。戎车孔博,徒御无斁。”都是写战争场面的,战士们背负着弓箭,驱赶着兵车,勇敢地战斗,最后捉到了俘虏,战斗激烈的程度可见一斑。第八章则是改造俘虏,他们“食我桑黮,怀我好音。”还献上很多宝贝。诗歌的收尾“尚堂皇典重。”[清·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]十分精彩。(署名 原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