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读《礼记·曲礼上》
守孝的规定
(原文)
齐者不乐不吊。
居丧之礼,毁瘠不形,视听不衰。升降不由阼阶,出入不当门隧。居丧之礼,头有创则沐,身有疡则浴,有疾则饮酒食肉,疾止复初。不胜丧,乃比于不慈不孝。五十不致毁,六十不毁,七十唯衰麻在身,饮酒食肉,处于内。
第一段:“齐者不乐不吊。”“齐”字通“斋”字。“斋,戒洁也。”[《说文》]因此,斋戒的时候不能举乐,不去吊丧。大喜大悲,都不是斋戒该有的情绪,斋戒就只能安安静静,闭目冥思。不仅如此,斋戒的时候,还要吃清淡的食物。“斋必变食,至不多食。”[《论语》]
第二段:古人守孝三年,这三年怎么做呢?“毁瘠不形,视听不衰。”因为悲哀,你可能变憔悴了,但是“毁瘠”就是变瘦了可能,但是不能瘦的露出了骨头,损害到身体健康了,不行。因为守孝,目不斜视,耳不旁听可以,但是你不能弄得眼睛花了,耳朵聋了,这样也不行。“升降不由阼阶,出入不当门隧。”“阼阶”就是东阶。为什么不由东阶,因为“阼阶”为上,是父亲走过的台阶,所以你不要走。(守孝期满三年后可以走)出入不要经过门隧。“门隧”就是迎着大门的通道。(这也是已故父母回家的道路,你不能践踏。)“居丧之礼,头有创则沐,身有疡则浴,有疾则饮酒食肉,疾止复初。”守孝期间,不能天天沐浴洗涤,但是头上不适了,就要洗头,身上不适了就要沐浴,有病了,就可以喝酒吃肉了,因为这是补充营养的需要。如果病好了你就不能再喝酒吃肉了。“不胜丧,乃比于不慈不孝。”你做不到守孝三年,那么你就是不慈不孝。“五十不致毁,六十不毁,七十唯衰麻在身,饮酒食肉,处于内。”人到五十岁开始衰老,五十岁的人守孝三年,可能因此损毁身体,但是“不得极羸瘦。”[《礼记正义》]六十岁的人了,身体更衰落了,不能因为守孝而毁坏身体;七十岁的人了,只要披麻戴孝就行了,别的忌讳没有了,在家里也可以饮酒吃肉。
古人要守孝三年,并有许多规定,首先居官者一定要解除职务,叫做“丁忧”;第二,守孝期间不得嫁娶;第三,要穿素服;第四,父母刚过世的前三天不能进食,大殓之后,才可以吃点东西,不能饮酒;第五,不能作乐,凡是红色的东西,都在禁止之列。过年的贴对联要用绿纸、白纸书写;第六,天天在灵堂前进香,表达怀念之情等等。这样做好像不近人情,不为活人考虑,其实不然,因为守孝三年而毁坏身体是不允许的,其实这样做也是不孝。(锦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