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守契约
2025-04-01 14:48:57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《新序》赏读·杂事四(八十一)

遵守契约

(原文)

昔者,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,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:“齐之侵鲁,至于城下,城坏压境,君不图与?”庄公曰:“嘻!寡人之生不若死。”曹刿曰:“然,则君请当其君,臣请留其臣。”及会,两君就坛,两相相揖,曹刿手剑拔刀而进,迫桓公于坛上曰:“城坏压境,君不图与?”管仲曰:“然,则君何求?”曹刿曰:“愿请汶阳田。”管仲谓桓公曰:“君其许之。”桓公许之,曹刿请盟,桓公遂与之盟。已盟,标剑而去。左右曰:“要盟可倍,曹刿可雠,请倍盟而讨曹刿。”管仲曰:“要盟可负,而君不负;曹刿可雠,而君不雠,著信天下矣。”遂不倍。天下诸侯,翕然而归之,为鄄之会,幽之盟,诸侯莫不至焉。为阳谷之会,贯泽之盟,远国皆来,南伐强楚,以致菁茅之贯;北伐山戎,为燕开路,三存亡国,一继绝世,尊事周室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功次三王,为五伯长,本信起乎柯之盟也。

从前,齐桓公与鲁庄公在齐国的柯邑缔结盟约。鲁国的大夫曹刿对庄公说:“齐国进攻鲁国的军队已到城下了,现在,城池即将被攻破,敌军压境,(这时候你却要签订盟约),你不准备保卫鲁国了吗?”庄公说:“唉!我活着还不如死!”(鲁庄公这样说是因为,鲁庄公支持的齐国流亡公子纠在与公子小白的君位争夺中,遭到惨败,又在次年的齐鲁“干时之战”中打了败仗,齐国的管仲辅佐公子小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位置,成了齐桓公。)于是曹刿说:“既然如此,那么大王您就对付齐国的国君,我来对付齐国的臣子好了。”(意思就是,你去和谈订立盟约,我去准备打仗。)到了会盟的时候,两国国君登上盟坛,两国的宰相相互作揖。曹刿手握出鞘的宝剑走了进去,在坛上逼近齐桓公,说:“城池攻破,大军压境,大王还打算进攻吗?”丞相管仲说:“既是这样,那您有什么要求呢?”曹刿说:“希望齐国归还汶阳的土地。”管仲对桓公说:“您还是答应他吧。”齐桓公便答应了曹刿的要求。于是曹刿同意结盟,齐桓公就与鲁国缔结了盟约。结盟后曹刿弃剑离开了盟坛。(齐国以归还土地的方式,获得了和平。)齐桓公手下的人说:“要盟可倍,曹刿可雠,请倍盟而讨曹刿。”被胁迫订立的盟约可以背弃,曹刿可视为仇敌,还要讨伐曹刿。(也就是继续打仗,拼个你死我活。)管仲说:“要盟可负,而君不负;曹刿可雠,而君不雠,著信天下矣。”被胁迫的盟约可以背弃,但是君王不能背弃;曹刿可以成为仇敌,但是不能对鲁国进行报复,这就彰显了齐国的诚信。(条约重要吗?一纸文书,说重要就重要,说不重要就不重要;但是国家的利益确是重要的,管仲归还鲁国土地,换来的是和平,还获得了遵守盟约,诚信待人的美誉,这对齐国来说则是十分重要。)于是天下的诸侯,都来归顺,以后又在鄄地、幽地会盟,各国诸侯都来了,在“阳谷之会”,“贯泽之盟”中,偏远的国家也都来了,(诚信的力量展现出来。)齐国作为盟主,率领诸侯向南征伐强大的楚国,目的是让楚国进贡菁茅。(菁茅是长在楚国的茅草,在祭祀仪式中用于过滤酒浆用。)又率领盟国北伐山戎,为燕国开路,三次拯救濒临灭亡的诸侯国(如邢国、卫国等),还帮助断绝宗庙祭祀的诸侯国(如鲁国)恢复了世系传承,延续其宗庙社稷。尊重周王室的权威。九次召集诸侯会盟(如北杏、柯地、葵丘等),确立齐国霸主地位,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平定了中原的动乱,恢复了周代的秩序,使天下政局重回正轨。功绩相当于夏禹、商汤和周文王。成为“五霸”之首。追溯根源,齐国的强大,就是因为柯邑之盟。

一纸文书,几行文字,既然签订了,它就是字字千钧,坚如磐石,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更改的。遵守契约就是诚信。俗话说“国无诚信,不立”,“说得话是算数的!”就是一种诚信。一个满口谎言的国家,那里有什么诚信?一个没有诚信的国家谁会相信他?谁会依靠他?谁会帮助他?谁愿意成为他的盟友?(锦云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