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庭不言妇女
2025-10-28 08:13:3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读读《礼记·曲礼下》

禁忌——公庭不言妇女

(原文)

君子已孤不更名。已孤暴贵,不为父作谥。居丧,未葬,读丧礼;旣葬,读祭礼;丧复常,读乐章。居丧不言乐,祭事不言凶,公庭不言妇女。

这里说得都是古代的禁忌。

何谓“孤”?“孤,无父也。”[《说文》]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说:“老而无子曰独,幼儿无父曰孤。”没有儿女,孤苦伶仃一个人就是独;小孩子失去了父母就是孤,孤儿。潘岳《寡妇赋》:“少伶俜而偏孤兮。”就是说从小就没有父亲了。君子从小失去了父母,这时候“不更名”,不要更改名字。名字是父母给得,是父母赐给你的,因此你不能改(但是你可以给自己取个号,绰号、雅号、别号、诨号、外号、徽号,随便取)。你已经是孤儿了,突然间富贵起来了,这时候你不要给你的父亲作“谥”。什么是谥?“谥”,是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。“谥者,别尊卑,彰有德也。”[《白虎通》]谥就是死后给的评价。《逸周书·谥法解》说:周公制谥。从西周开始,死后的帝王王公,开始有谥号。用一个字来概括人的一生,文、武、明、睿、穆、哀都是常用的谥号。秦穆公,名任好,死后谥为穆,所以称他为秦穆公。汉武帝,姓刘,名彻,死后谥为武,所以后世称他为汉武帝。刘贺坐了27天皇帝,退回去做昌邑王,又被废为海昏侯,他死后被谥为“哀王”。用“哀”做谥,就是说他这一辈子很悲哀。秦始皇认为谥号有“子议父、臣议君”的嫌疑,因此把“谥”废除了。

有人祖上穷困潦倒,父亲死了就是死了,埋了也就埋了。后来你富贵了,想想自己的父亲默默无闻,过意不去,便想给父亲弄个谥号。这是不妥的,这就是“子议父”。他是你的父亲,你不能议论他。俗话说:“没有不是的父母”,父母的一生,不是儿女该议论的。

居丧时期,还没有下葬,你要读《丧礼》。(《丧礼》在《礼记·曲礼下》中。)已经下葬,你读《祭礼》(《祭礼》也在《礼记》之中)过了三年的丧期,你就要读《乐章》。父母去世三年后,你还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,也是一种不孝。所以要读《乐章》(《礼记·乐记》)。

居丧的时候不言乐,不跳舞,不娱乐,不近美色(这些禁忌,至今还遵守着,重大丧事活动,禁忌穿大红大绿,禁忌各种娱乐活动。)“祭事不言凶,”在祭祀活动中不要说凶杀、犯罪、奸邪、强暴的事情。“公庭不言妇女。”所谓“公庭”一是指办公场所,办公场所,不要谈女人,不要说些无聊的事情;二是,在公共场所不说女人的事。女人的事,往往涉及个人、家庭的隐私。公共场所大谈人家的隐私,不是不怀好意,就是心术不正,要么就是自己“不正经”。公共场所都要那么严肃?那么一本正经?那么不苟言笑吗?人都有七情六欲,闲暇无聊,免不了“插科打诨”,只要无伤大雅,只要不拿人家的家事开玩笑,不拿人家的隐私开玩笑,也就行了。(锦云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