骏马驰骋
2022-06-14 14:05:0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骏马驰骋

《诗经欣赏》—鲁颂‧《駉》

(峻岫)

这是鲁国僖公,借马咏志,借马发挥,希望得到更多人才的诗歌。

駉駉牡马,在坰之野。薄言駉者,有驈有皇,有骊有黄,以车彭彭。思无疆,思马斯臧。

駉駉牡马,在坰之野。薄言駉者,有骓有駓,有骍有骐,以车伾伾。思无期,思马斯才。

駉駉牡马,在坰之野。薄言駉者,有驒有骆,有骝有雒,以车绎绎。思无斁,思马斯作。

駉駉牡马,在坰之野。薄言駉者,有骃有騢,有驔有鱼,以车祛祛。思无邪,思马斯徂。

这是《诗经·鲁颂》第一诗篇。“成王以周公有大勳劳于天下,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。鲁于是乎有颂,以为庙乐。其后又自作诗,以美其君。亦谓之颂。”[南宋·朱熹《诗经集传》]《诗序》说:“《駉》,颂僖公也。僖公能遵伯禽之法,俭以足用,宽以爱民,务农重谷,牧于坰野,鲁人尊之。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,而史克作是颂。”[《毛诗注疏》]周公旦归政成王,成王封周公旦的儿子伯禽于少皞之墟,就是曲阜,建立了鲁国,伯禽为鲁公。鲁僖公,姬姓,名申,是鲁庄公之子,是鲁国第十八代君主。传说这首《駉》就是僖公写的。“此诗言僖公牧马之盛,由其立心之远。故美之曰,思无疆,则思马斯臧矣。”[南宋·朱熹《诗经集传》]但也有异议。“《小序》谓‘颂僖公’。黄东发力辨僖公非贤君,而季明德本之,以此诗为美伯禽牧马之盛,然亦无所据也。若《大序》谓‘季孙行父请命于周,而史克作颂’,更无稽。”[清·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]其实这首《駉》就是“喻育贤也。”[清·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]

诗人写道:

駉駉牡马,在坰之野。薄言駉者,有驈有皇,有骊有黄,以车彭彭。思无疆,思马斯臧。

駉駉牡马,在坰之野。薄言駉者,有骓有駓,有骍有骐,以车伾伾。思无期,思马斯才。

駉駉牡马,在坰之野。薄言駉者,有驒有骆,有骝有雒,以车绎绎。思无斁,思马斯作。

駉駉牡马,在坰之野。薄言駉者,有骃有騢,有驔有鱼,以车祛祛。思无邪,思马斯徂。

【注释】“駉駉”jiǒng:马健壮貌。“坰”jiōng:野外。“薄言”:语助词。“驈”yù:黑身白胯的马。皇:鲁诗作“騜(huáng)”,黄白杂色的马。“骊”lí:纯黑色的马。“黄”:黄赤色的马。“以车”:用马驾车。“彭彭”:马奔跑发出的声响。“思”:句首语助词。“斯”:其,那样。“臧”:善,好。“骓”:苍白杂色的马。“骍”:赤黄色的马。“骐”:青黑色相间的马。“伾伾”:有力的样子。“驒”tuó:青色而有鳞状斑纹的马。“骆”:黑身白鬃的马。“駵”líu:赤身黑鬃的马。“雒”:黑身白鬃的马。“绎绎”:跑得很快的样子。“斁”:厌倦。“作”:奋起,腾跃。“駰”yīn:浅黑间杂白色的马。“騢”xiá:赤白杂色的马。“驔”diàn:黑身黄脊的马。“鱼”:两眼长两圈白毛的马。“祛祛”:强健的样子。“徂”:行。

诗歌大意:

群马长得高又壮,放在广阔野地上。说起那些雄健马,毛色有白也有黄。棕色黄毛相间出,驾起大车奔前方。思无疆,你看马儿多健壮。

群马长得高又壮,放在广阔野地上。说起那些雄健马,毛色灰白也有黄。还有青黑为骍赤,驾起战车有力量。思绪长,骏马驰骋良驹强。

群马长得高又壮,放在广阔野地上。说起那些雄健马,驒马青色骆马白,駵马火赤雒马黑,驾起车子快如飞。思无倦,马儿腾跃膘肥壮。

群马长得高又壮,放在广阔野地上。说起那些雄健马,红色为骃灰白騢,黄背为驔白眼鱼,驾起车儿气昂扬。思无邪,马儿飞快去远方。

这是一首描写自己的马儿又多又好又健壮的诗歌。诗歌一共四章,诗人第一句第二句,“駉駉牡马,在坰之野。”“駉駉”就是马儿强壮。“牡马”:就是雄马。“坰”是都邑远郊的意思。诗歌的三四五句,都是写马,各种颜色的马,白的马、黑的马、黄的马,棕色的马,青色的马,花色的马,等等。原野之上一眼看过去,全是雄马,各种颜色的公马,没有母马,这可能吗?因此诗人,不是写马,而是比喻人才,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才。诗歌前六句都是四字句,第七句,忽然转为三个字,节奏加快,描线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。第一章言:思无疆,当然是人的思绪无疆,马儿多、马儿肥,马儿壮,就是自己的强大,国力的强大。第二章言思无期,“无期”就是没有期限,没有限制,没有止境。鲁君的志向远大无边,可见一斑。第三章言“思无斁”,“无斁”是没有厌倦。看见自己的马儿如此之多如此之壮,他并不嫌多,希望越多越好。不亦是远大心境的写照吗?第四章言,“思无邪”,就是思想很纯正,很单纯。就是“思马斯徂”,马儿永远奔腾向前,没有止息。这是诗人借马发挥自己的远大抱负,“不然,牧马纵盛,何关大政?而必为之颂?且具一国颂声之首耶!”[清·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](署名 原创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