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序》赏读·杂事四(七十七)
人才可贵
(原文)
公季成谓魏文侯曰:“田子方虽贤人,然而非有土之君也,君常与之齐礼,假有贤于子方者;君又何以加之?”文侯曰:“如子方者,非成所得议也。子方,仁人也。仁人也者,国之宝也;智士也者,国之器也;博通士也者,国之尊也,故国有仁人,则群臣不争,国有智士,则无四邻诸侯之患,国有博通之士,则入主尊固,非成之所议也。”公季成自退于郊三日请罪。
有一次,魏国臣子,公季成对魏文侯说:“田子方虽然是一位贤人,但是他并不是拥有封地的君王,国君您却常常以君王的礼节去对待他,那假如有一位比他还贤明的人出现了,您又该如何对待呢?”(田子方,姓田,名无择,字子方,魏国的儒学家,是子贡的学生,魏文侯慕名聘他为师,礼遇有加。)魏文侯说:“田子方这样的人,可不是季成你能随意评论的。子方是一位品德高尚、富有爱心的仁者,仁者是国家的财富,多谋善断、运筹帷幄的智者是国家的栋梁,博览群籍、通晓百科的学者是国家尊贵的象征。国家有了仁者,那么大臣们就不会内斗不休,国家有了智者,那周边的邻国就不敢进犯,国家具有博学而通达的人才,就可以侍奉国君而受到尊重,这本来就不是你该议论的事情。”季成听罢便到郊外住了三天,以表示谢罪。
公季成是个短视的人,他不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性。国与国的区别,不在于肤色、生活习惯,穿着打扮,吃什么穿什么?而在于文化,在于思想观念。文化认同没有了,国家的界限也就没有了。
文化是物质和精神包括政治、经济在内的一切人类创造。这其中有工人农民(包括各阶层)的劳动实践和创造,也有知识分子在科学技术、精神文化、思想意识方面的创造。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知识分子,知识分子如果品德高尚,忠于国家,那就更加可贵,他就是国家的宝贝,理应受到尊敬,受到礼遇,受到爱护。知识分子的第一个特征首先是仁者,“仁者爱人”,爱国家,爱人民,难能可贵。俗话说:“科学无国界,但是科学家有国家”;知识分子的第二个特征:知识丰富,博古通今,高瞻远瞩;第三个特点就是:多谋善断,运筹帷幄,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于国家。知识分子既是仁者,又能多谋善断,还能高瞻远瞩,那就是最宝贵的人才。(锦云)